首頁 ﹥ 最新消息 > 遺產稅 &贈與稅 > 保單變更受益人,國稅局通知贈與稅60萬,記住三件事別讓「保單」變「稅單」 2025-03-26
相關連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040/8616811
2025/03/18 23:13:19
經濟日報 專欄作家
文/R姐財富方舟-廖嘉紅
陳爸爸是一位愛家的父親,多年前,他為了保護家庭購買了3張10年期的「郵政簡易人壽保險」保單,陳爸爸當要保人繳保費,分別以3名子女作為被保險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成長為成人。在保單滿期前一個月,陳爸爸決定將保單的受益人從自己變更為他的 3名已成年的子女作為禮物。
看似善意的禮物,最後卻引發了超過60萬的贈與稅!
遺產及贈與稅法所稱的「贈與」,是指財產所有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贈送給他人,而受贈人同意接受。
在保單中,變更受益人導致要保人與受益人非同一人,受益人領取滿期金,等同於要保人陳爸爸將滿期金贈與子女。
國稅局發現了此變更,認為這是一次巨額的財產贈與,國稅局認定贈與金額為滿期金900萬元,扣除免稅額244萬元,贈與淨額為656萬元,最後核定應繳稅額為65.6萬元。
陳爸爸深感震驚,因為他完全不知道「受益人的變更」會引發如此大的稅務問題。
他學到了一個重要的教訓:處理保單和財務事務時,了解相關的法律和稅務規定的重要性。
為避免類似情況,請記住以下三個關鍵要點:
- 三種稅: 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
- 三欄位: 要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生存滿期受益人、身故受益人)
- 三時間:
- 95年1月1日之前的保單
- 95年1月1日之後的保單
- 99年1月1日之後的投資型保單
因為95年1月1日是「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實施日期,所以95年1月1日之後的保單受到新規定的影響,而99年1月1日之後購買的投資型保單則需依照相關課稅解釋。
陳爸爸的經歷告訴我們,在進行保單變更和財務規劃時,務必諮詢專業人士,了解法律和稅務的細節,確保在合法的範圍內進行節稅,避免「保單」變成一張「稅單」。
本文由《R姐財富方舟-廖嘉紅》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R姐財富方舟-廖嘉紅:粉絲專頁
投資型保單之收益何時應課稅呢?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個人於99年1月1日起購買投資型保單,如保單連結之投資標的或專設帳簿資產之運用標的發生收益,應於該「收益發生年度」,按所得類別依所得稅法及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計算所得,由要保人併入當年度所得額申報納稅,以免遭補稅及處罰。
該局說明,有關個人投資型保險所得之課稅規範,按財政部98年11月6日台財稅字第09800542850號令規定,個人投資型保險契約之收益發生年度,係指契約所連結投資標的或專設帳簿資產運用標的獲配收益之年度。易言之,上開收益發生年度即指保險人將投資收益計算分配至「要保人投資帳戶日」之所屬年度;是以,當投資帳戶價值因獲配投資收益致金額增加時,即表收益已發生。又個人購買之投資型保單如係連結境外之投資標的者,該投資收益則屬海外所得,應按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申報納稅。
該局指出,納稅義務人甲君已依所得稅法規定辦理110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惟未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計算及申報其與配偶購買投資型保單獲配之投資收益,經該局查得甲君及其配偶110年度分別有應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之海外所得12,000,000元及1,900,000元,合計13,900,000元,經該局加計綜合所得淨額、扣除免稅額6,700,000元後,按20%稅率計算基本稅額,核定應補稅額。甲君不服,申請復查主張系爭海外所得並未匯入其銀行帳戶,依收付實現原則,該所得尚未實現云云,嗣經該局以該投資收益業經分配至申請人及配偶之投資帳戶,要保人對於該等收益即可自由處分運用,無論是否經提領,均屬已實現之所得,遂駁回其復查申請。
該局呼籲,納稅義務人於課稅年度有獲配投資型保單之投資收益時,於該收益發生年度,應依所得稅法及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於辦理綜合所得稅時一併申報,如納稅義務人仍有疑義,得檢附相關文件向戶籍所在地所轄之稽徵機關確認,以利正確申報綜合所得稅。
(聯絡人:法務組洪股長;電話2311-3711分機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