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消息 > 國際租稅 > 驚!台灣竟遭川普課徵32%對等關稅,對台出口、GDP衝擊一次看|時事評析 2025-04-06
相關連結:https://www.sinotrade.com.tw/richclub/hotstock/%E9%A9%9A-%E5 ...
一、台灣為何被課徵32%的重稅?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全球輸美商品課徵「對等關稅」,以國家為單位計算關稅稅率。例如,根據美方數據,台灣對美國實際關稅稅率達64%(包括法規等非關稅障礙、操縱匯率等因素),因此美方對台灣要課徵32%的「折扣對等關稅」(Discounted Reciprocal Tariffs)。川普強調許多國家對美課徵高關稅及設置非關稅壁壘,例如技術標準、補貼、匯率操縱、侵害智慧財產權等,致使美國產品處於劣勢,因此美國將透過關稅手段追求對等,迫使他國降低貿易壁壘。
對等關稅表
最高的稅率是柬埔寨49%、越南46%、孟加拉37%。問題是台灣怎麼可能對美國課徵高達64%的實質關稅? 這離譜的數字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根據了解,川普團隊只是將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除以台灣對美國出口的總額所得出來的數字,並非實際台灣向美國進口的產品所課徵的關稅,其他國家也多是如此,計算方式可說是簡單又粗暴。根據耶魯大學The Budget Lab的估算,美國此番宣布的對等關稅將使美國有效關稅稅率提高11.5個百分點,加上川普上任後增加的其他關稅,將使關稅稅率提高到22.5%,創下1909年以來最高。關稅的上調將使美國短期通膨增加2.31%,衝擊GDP 0.87個百分點,
二、台灣的關稅稅率會提高到多少?
值得注意的是,半導體、鋼鐵、藥品等部分項目暫時豁免於此次對等關稅。以台灣為例,約佔對美出口10%的半導體產品將不適用32%稅率,未來將「另行適用」新的稅率。換言之,台積電等晶片廠目前暫免受32%關稅衝擊,但該領域未來仍可能被課額外關稅。如果以現行關稅加上這次被課徵的32%扣除被豁免的部份,則台灣的關稅稅率將為24%。
加徵後台灣稅率提高
三、台灣政府的反應
台灣政府的回應相當強烈,因台灣被課以32%的高稅率,在主要經濟體中僅次於越南、柬埔寨等少數國家。行政院於4月3日發表聲明,認為美方稅率「強烈不合理」,並未反映台美實際經貿關係,表達高度遺憾。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列舉三大不合理之處:
(1) 這次美國對等關稅的計算方式、科學依據及國際貿易理論基礎不明,無法反映台美貿易結構高度互補性以及實質貿易關係,這是第一項不合理。
(2) 近年台灣對美國出口及貿易順差大幅增加,主要是反映近年美國客戶對半導體及關聯產品,尤其是 AI 產品激增之需求,以及川普總統第一任任期對中國加徵關稅及科技管制等國安政策,台商供應鏈轉移回流台灣,美國對台灣資通訊產品需求增加,此反映台灣對美國經濟及國安的巨大貢獻,卻反被課徵高額關稅,此為第二項不合理。
(3) 美國指出低價違規轉運「洗產地」也是計算稅率原因,美國長期關切中國低價違規轉運,這次與中國貿易密切國家,尤其有違規轉運問題的國家取得的稅率也更高,例如越南 46%、柬埔寨 49%、泰國 36%,但台灣已有相關措施,積極查緝違規轉運,財政部以三道防線防堵,包括事前預防、事中嚴查、事後嚴罰,此為第三項不合理。
行政院長卓榮泰已於4月3日早召集行政團隊與國安團隊緊急會商因應方案。政府表示,對不同關稅情境皆有預案,將立即展開與美方的嚴正交涉,要求說明計算依據,並持續溝通以維護台灣國家與產業利益。同時政府盼在美方關稅細節明朗前降低市場恐慌,強調將設法降低對台灣農工業的衝擊。外交部與駐美單位也積極遊說美國國會與政界朋友,尋求對台關稅豁免或調降的可能空間。
四、對台灣出口及GDP的衝擊
在中美貿易戰後,大陸台商即開始進行供應鏈移轉,有一大部分台商回流台灣生產製造,減少對中國依賴,導致近年來台灣對美出口規模急遽上升,金額及佔比雙雙提高,以占比來看,台灣對美國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已由2018年的11.8%大幅擴增至23.4%,出口成長快速,2024年對美出口達1113.6億美元,超越中國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
台灣對美出口
因此,美國對台灣課徵高關稅勢必將影響台灣出口及GDP,根據各類商品出口金額來看,可以發現資通訊產品所受影響最大,占比高達61%,雖然半導體暫時豁免32%關稅,然其占比較小,短期內直接影響集中在終端組裝製造業與傳統產業,其中應以伺服器與網通設備受衝擊較大。不過,由於美國短期內無法迅速擴充組裝產能,部分急單仍可能暫留台灣生產,但台廠勢必承擔部分關稅成本壓縮利潤。幸而台灣產品大多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即使被加徵關稅,廠商仍有極大機會轉嫁出去,因此在轉嫁50%與轉嫁75%的兩種情境下,預估對GDP的影響為0.8%~1.5%間。至於彭博的預估則極其嚴重,根據其模型推估,一旦被徵收 32% 關稅,台灣對美出口將減少約 63%,換算下來約等於 GDP 萎縮3.8%,但我們認為這樣的預估並未考量台商的產能調度能力與因應策略,令衝擊數據過於高估。
對台灣出口影響
五、工商協進會等商業團體的建言
(1)啟動危機應變:立即成立跨部會應變小組,全面評估各產業衝擊程度,訂定紓困計畫。
(2)強化對美溝通:向美方高層表達嚴重關切,強調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角色,力爭降低關稅或爭取豁免。
(3)擴大對美採購與投資:考慮增加自美進口能源、農產品等,以縮小逆差;鼓勵台商加碼對美投資並尋求美方稅務優惠;加速洽簽台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及投資保障協定,減少制度性障礙。
(4)提供產業援助:政府對受衝擊產業啟動財稅減免、融資紓困等援助措施,確保經濟韌性,減少企業倒閉與勞工失業風險。
(5)加速產業升級與市場多元化:協助廠商提升產品競爭力,開拓東南亞、印度等新興市場,積極推動FTA談判,降低過度依賴單一市場風險。同時注意到此次東南亞國家也遭美國高關稅,台商在當地的轉投資亦受波及,政府與企業須提早因應此間接衝擊。
六、台灣如何避開高關稅?
(1) 調整不對等關稅,釋出善意
台灣為了保護自身產業,某些產品進口關稅偏高的確是事實,我們可以從下表知道,美國輸台的產品中,有許多都有較高關稅,如牛肉、豬肉、肉製品、奶製品、汽車等,這些都可能被美國列為必須調整的項目,尤其汽車總稅負高達55%~61%,極可能成為美方攻擊焦點。我方應優先針對美方關切的高關稅品項進行階段性調降,展現調整意願,再評估調降關稅對本地產業影響,進行配套補貼或轉型協助。
進口關稅
(2) 增加對美商品採購
台灣可擴大對美國的採購,無論是工業產品、農產品或天然氣、原油等,如此應可減少對美國的貿易稅差,滿足川普的期待。
(3) 擴大對美投資布局
中美貿易戰後,許多台商調整供應鏈,為了就近服務美國客戶,已經有多家廠商進駐美國設廠,四年前當台積電到亞利桑納州投資,創下當時規模最大的外國在美直接投資案,這幾年來,美國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投資對象。2024年台灣對美國的直接及間接投資,占整體對外投資比重四成以上。3月3日台積電宣布對美國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共1650億美元)再次刷新紀錄,台積電此舉受到川普的高度讚揚。事實上不只有台積電,環球晶也將在德州設立全美最大的 12 吋矽晶圓廠,後續應會有更多產業跟進。
(4) 增加國防開支
川普一再表示,韓國、日本和台灣應該增加國防開支,美國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柏吉(Elbridge Colby) 3月4日在參議院聽證會上重申了這一呼籲,即日本應將其GDP的3%用於國防,並呼籲台灣也應大幅增加國防開支,台灣軍費遠遠不足,應該接近GDP的10%(呼應川普先前的說法);他未來的目標是避免讓台灣引發與北京不必要的衝突,為美國爭取時間改善美中軍事失衡。然而,我們的國防開支對GDP佔比為2.5%,與日本的1.4%、南韓的2.3%相比,並不算低。
台灣的國防預算年年攀升,行政院編列的2025預算案中國防開支為6470億元,較2024年增加6.6%,對GDP佔比為2.45%。賴總統已表示政府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逐漸達到GDP 3%以上的目標,持續推動國防改革,強化台灣自我防衛力量,也會和美國等民主國家加強合作,共同守護區域的穩定及繁榮。然因朝小野大,在立法院占多數的反對黨推動了大幅削減/凍結開支,並將有權投票決定是否通過擬議的特別預算,此為國防開支能否順利增加帶來挑戰。台灣或可仿效南韓作法,擬定跨年度、具彈性的國防預算架構,避免年年重啟討論。
國防預算成長
七、結論
所幸,美方仍留有談判空間(對等關稅在宣布與生效間有一週窗口)。若經協商台灣獲得部分稅率調降,則GDP衝擊可望縮小,預估在1%以內。此外,半導體等關鍵產業持續豁免,將成為台灣經濟的穩定器。台積電2025~26年在美投產後,美國對台關係或許趨緩,對等關稅也可能在美國自身經濟壓力下提前中止或調整。因此,短期來看,台灣面臨短暫逆風,但若善用產業優勢與靈活策略,經濟成長有機會在2026年後回穩。值得注意的是,對等關稅引發的全球供應鏈重組,長遠來看反而可能為台灣帶來新機遇。若台商在美擴大投資、高階製造回流台灣,擴展新的出口市場,加上政府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台灣產業競爭力或能因此提升,產業結構出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