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消息 > 遺產稅 &贈與稅 > 父母贈與子女逾2000萬「免繳贈與稅」!專家曝財產轉移最節稅方法,省下千萬稅金 2025-07-26
相關連結: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1053134
許多長輩都會想將自己的財產順利轉移到子女手中,不過,如果選錯方法,可能讓家人背上高額贈與稅、遺產稅或房地合一稅。由TVBS 財經YouTube節目《金臨天下》邀請專家錠嵂保經執行處經理孫成翰,解析台灣房產傳承規劃中常見的誤區,並分析贈與、買賣、繼承3種方法哪種最節稅,前後竟相差千萬稅金!
- 贈與
許多人普遍有將房子越早過戶給子女越好的思維,然而如果缺乏對稅務的觀念,可能會陷入稅務陷阱之中。首先如果有規劃在生前將房屋贈與子女,如過早贈與房產,會面臨高額的贈與稅;此外,子女未來如果出售贈與來的房產,房地合一稅基會拉高,可能導致售屋時需繳納更多稅金。
根據財政部國稅局表示,贈與人在1年內,贈與他人之財產總額擁有244萬元的免稅額度,超過此額度則需額外繳交贈與稅。因此若房屋超過額度金額則可能會面臨大量的贈與稅。即使分年贈與以避開贈與稅,雖然不須繳交贈與稅,然而每次過戶仍需繳交土地增值稅,累計負擔可能很重。因此如要贈與房屋給子女,最佳的解方可能是透過繼承的方式,如此就只需負擔遺產稅。
孫成翰舉例,假設分成十年來贈與,一棟市價5000萬的房子;時價2440萬(註),每年贈與免稅額度的244萬元,剛好十年送完。藉由此做法你能省下贈與稅負的部分,然而孫成翰分析,你以為省下了贈與稅,但受贈人還需要繳每年的土增稅稅單,也就是十年的土增稅。隨著土地每年的增值,可能會面臨更高額的土增稅,「如果以台北市的房子來看,土增稅動輒三百至五百萬。」他補充道。
市價:指目前市場上的交易價格,也就是房屋在市面上可買賣的實際價格,通常參考實價登錄或附近同類型物件的行情。例如一間房子如果在市場上可以賣到 5000 萬元,這就是它的市價。
時價:由土地公告現值+房屋評定現值之加總,時價會依照政府公告現值或評定的價格來算,不一定等於市價。稅法上,國稅局認定會以「時價」作為課稅的基礎。以「買賣」方式在家族內部轉移房產,且能以市價正常申報並辦理,自用住宅還可適用特定優惠稅率。不過,這種方式必須有真實金流往來、符合交易要件,否則會被認定為規避稅賦。
- 買賣
以「買賣」方式在家族內部轉移房產,且能以市價正常申報並辦理,自用住宅還可適用特定優惠稅率。不過,這種方式必須有真實金流往來、符合交易要件,否則會被認定為規避稅賦,因此,如何妥當地利用244萬的免稅額度將是一大關鍵。買賣行為會產生契稅及土地增值稅負擔,售後子女在處分房產時,依照新取得價格(市價)計算房地合一稅,雖能降低賣出時獲利課稅差額,不過在交易初期可能會面臨較大的現金壓力。 (相關報導: 家人過世留下保險理賠金,竟要繳2000萬遺產稅!99%台灣人忽略的投保細節,領不到錢還要倒貼 | 更多文章 )
孫成翰解答,若生前要將房產轉移給子女最佳的方法便是「買賣代替贈與」,也就是透過國稅局給予每年的免稅額度,將資產每年轉移至子女手上。孫成翰舉例,每年的免稅額為244萬元,以時間長短來看,十年便可累積轉移2440萬員至子女名下,若將來的房產要過戶,再透過子女手中轉移的遺產買回來,如此便能省下遺產稅與贈與稅。孫成翰強調:「稅務規劃應是其次,時間是最為重要。」早點進行財務上的規劃與轉移便能省下許多金錢。